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有个以渔业为生的少数民族。京族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海洋民族,那么在春节上,有哪些习俗呢?京族的春节特色又那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京族过年前的节日-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京族的春节特色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经除夕吃团圆饭,俗称年夜饭,守岁到正月初一过春节形成高潮。春节期间主要活动是拜年。长辈给后辈若干压岁钱,男女老少均穿新衣,盛装打扮。节日期间开展多种文娱体育活动。节日禁忌特多,如不能扫地,不能讲不吉利的话,不要女人下厨,多为讨彩求吉。
京族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籺,籺,粤语读音yeat,发音接近亦,下同,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籺。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京族除了春节还有什么节日
京族的民族节日主要有哈节、春节、中元、食新米节等。哈节是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举办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
哈节在哈亭中举行,各地都建筑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结构牢固,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喜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上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
整个节日活动过程,大体分为如下四部分:
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
祭神:祭神的具体时间为节日当天的下午3点钟左右,祭神时读祭文。
入席、听哈:祭神毕,入席饮宴与听哈,称为坐蒙(又称哈宴)。每席6至8人。酒肴除少数由哈头供应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备,每餐由入席人轮流出菜。边吃边听哈妹唱歌。妇女只捧菜上桌,不能坐席。妇女、儿童均在哈亭外边听歌。唱哈连续3天。
送神:唱合完毕就送走神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