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焦点】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详细]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详细]
10月14日是葡萄酒情人节(WineDay),这一天恋人们轻啜葡萄美酒,庆祝充满诗意...
相片情人节是9月14日,因为许多情侣喜欢在这天就这蔚蓝晴朗的天空合影。相片...
绿色情人节(Green Day)为每年的8月14日,其发源于东欧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世界清洁地球日是全球性清洁活动,是由澳大利亚的国际环保组织Clean Up the W...
这是一首广西防城的京族民歌。京族原称“越族”,自1958年起改现称。主要聚居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尾、巫头、山心等三岛(习称京族三岛),人口约2.5万,语言属系未定,一说属汉...
京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稀少的民族之一。京族同胞自16世纪左右迁居于中国濒临南海的广西防城县后,就一直生活在璀璨玉石般的三座岛屿之上。 据说,在五六百年之前,京族渔...
京族以渔业捕捞养殖加工为主的生产劳动和海岛海港海滩海水海风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京族文化的海洋韵味。可以说,广西12个民族中,除京族外,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如此浓郁的...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及钦县。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
京族的传统住房是草庐茅舍,京族人称之为“栏栅屋”。其墙壁是用木条和竹片编织,有的再糊上一层泥巴,或用竹篾夹茅草、稻草等作墙壁。屋顶盖上茅草、树枝叶或稻草。为防风吹...
渔业是京族的传统产业。在各类渔业生产中,京族主要从事浅海曳网渔业和杂渔业。渔业工具有拉网、塞网、渔箔、刺网,以及用于专门渔猎对象的鲨鱼网、南虾网、海蛰网、鲎网、墨...
跳竹竿舞是一种跳跃竞技体育活动。场地一般为8-12米长,6米宽的平地。这项活动男女老幼都可参加,一般多为男女青年。比赛时,分成两组,每组4——8人。一组打竹竿,一组跳,然后...
京族的许多文学作品是京、汉或京、壮文化交流的产物。如京族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董永与刘姑娘》、《米碎姐和糠妹》等,显然是分别受到汉族的《董永传说》的深刻影响,进行再...
京族民间文学的演进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京族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种矛盾的冲突日益加深。《渔工苦歌》、《十难歌》、《杜光辉的传说》和以计叔为中...
京族独弦琴,属弹拨类弦鸣乐器,因独有一根弦而被世人习称为独弦琴。事实上,独弦琴在京族民间称匏琴,或称独弦匏琴,京族语即直呼旦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乐器。...
京族除了同汉、壮等民族共同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节日外,哈节(亦称唱哈节)是京族最隆重、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 “哈”为京语,有两种解释:一是“歌”...
“唱哈节”是京族最隆重和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唱哈”是京语,即”唱歌”之意。传说越南陈朝时,有一位歌仙到京族地区,以传授歌舞为名动员京族人民起来反抗陈朝的统治,得到...
年节 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所属的历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的京族,普遍有过年节的习俗。过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节日习俗与汉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亦有自己...
苏维光(1930-1998),万尾岛人,京族民间歌手和诗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曾被保送到广东省民族学院学习。后任中共江平乡委员会副书记、防城各族自治县文...
京族人的姓名与汉人的姓名基本一样,子女承用父姓。京族人的姓名一般为三个字,“姓”在前,“名”在后,中间是“垫字”。中间的垫字,男子多用“文”,女子多用“氏”。少数...